聘请律师常见误区
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有机关干部、企业老总等精英人士,有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有工人、生意人等普通百姓,虽然他们层次不同、身份不一,但是在对待如何挑选律师的问题上,许多朋友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在律师收费上,认为收费越低越好。 收费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大部分当事人朋友都关心的问题。其实,律师办案是有成本的,包括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实际的经济支出等等,绝大多数案件的收费都是有章可循的,司法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就是最主要的依据。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太多接案,一是入不敷出,二是涉嫌不正当竞争,同时在客观上也会造成有些律师觉得反正收费低也不太愿意尽心尽力地去办案,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当事人自己。实事求是地说,对大部分案件,律师是否认真负责,对案件结果影响很大,只是当事人朋友不一定能看得出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可能有极少数律师利用当事人想少付费的心理,虽然刚开始谈的费用不高,但是在中途会以各种名义收费,这时,您不交吧,又担心他不尽心办事,交吧,内心又不十分愿意……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家一开始就按章办事,反而没有了后面的尴尬。
二、 在律师名气上,认为名气越大越好。 所谓律师名气,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有的是靠办热点案件一举成名的,有的是靠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的,有的是靠广告亮相打出知名度的,有的是靠扎实办案赢得口碑的。所以对律师的名气不可盲目崇拜,不要以为无论什么案件,只要找到一个“名”律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现代社会,任何职业都有细致的内部分工,律师行业也不例外,大的专业有刑事的、民事的、行政的,稍加细分就更多了,有建筑、房地产、公司、金融、保险、劳动、婚姻、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等等。如果是一个劳动纠纷,而找了一个刑辩名律师,一是没有必要付出高价(大部分名律师收费较高),二是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说不定他对劳动官司就不精通),这正如一个人患了胃病,却找了一个知名眼科专家,是同样的道理。
三、 在律师社会关系上,认为关系越广越好。 毫无疑问,如果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在办案过程中,会得到一些程序上的便利,但在案件实体上,却不一定就能呼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因为大部分案件,是非曲直还是比较清楚的,几乎没有哪个办案人员敢因为这是人情案、关系案,就会完全颠倒黑白、恣意妄为的(有些案件甚至不是某一领导、某一部门能决定得了的)。就算您迷信关系学,假设一下,比如你方找的是承办法官,说不定对方找的是庭长;你方找的是庭长,说不定对方找的是院长哩……所以没有必要把希望都寄托在拉关系上,如果没有证据(证据不足),没有法律依据,不要说找了个“神通广大”的律师,就是直接找的庭长、院长或其他领导,也不会有多少实际的效果(也可能您当时胜诉,但以后还会有被纠错的可能)。
四、在律师分析案件时,认为其胸脯拍得越响越好。 律师办案子,依据的是事实(指有证据支持的事实),体现在理清法律关系,寻找法律依据,不可能做无米之炊。有些当事人总以为理在自己一方,觉得胜券在握,殊不知一旦真的走上诉讼之路,将要面临诸多的诉讼风险,比如: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关的事实;法院对案件事实作出不同的认定;法院对法律适用有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一些案外因素,等等。所以当您才刚刚介绍案情时,就有人拍着胸脯,保证如何如何,请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了。因为这时,律师听到的只是您的一面之词,律师此时的意见只是基于对您陈述的事实和您提供的证据所作的初步分析,最多也只是一种倾向性的意见。如果此时即断然下结论,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个成熟律师所不应犯的错误。律师执业不是卖狗皮膏药,您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谁胸脯拍得最响,就不知云里雾里、听信于他了。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些常见现象,有些当事人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其实当您有了麻烦后,您要找的是一个能帮您解决问题的律师,这个律师首先要适合于您的案子,而不是其他方面。那么怎样找一个“合适”的律师呢?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律师的能力、人品、责任感,比如,可以通过律师简介,看其业务专长,看其经办案例,哪一类案件是他的“看家本领”,自己的案子是不是与他专业对口;可以通过律师的言谈举止,考察他的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应变能力;可以看看他撰写的相关文章,其法学功底、文字水平、实务经验、诉讼技巧会一览无余。其实,当您在走进律师楼时,当您在和律师当面交谈后,您多半就会对他有一个大致判断了,这个律师是否适合于我。找律师,“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张太中写于2008年6月 |